【版本信息】
Build.19110927|容量2.8GB|官方简体中文|支持键盘.鼠标
【游戏视频】

【游戏介绍】
工业巨头/Captain of Industry 游戏介绍
背景
游戏以1870年代的美国中西部为舞台,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全球。匹兹堡的钢铁厂烟囱喷吐着黑焰,克利夫兰的炼油厂昼夜轰鸣,芝加哥的铁路网如血管般串联起散落的资源点——这里既是“镀金时代”的起点,也是资本与汗水的角力场。玩家扮演一位28岁的年轻工业家,带着父亲留下的5万美元遗产与一本泛黄的《钢铁冶金手册》,从密歇根湖畔的小木材厂起步,在煤炭、钢铁、石油与铁路的交织中,书写属于自己的工业传奇。
剧情
故事以“决策日志”形式推进,无固定主线却暗藏时代洪流。初期,玩家需在“生存”与“野心”间抉择:是将全部资金投入木材加工(稳定但利润低),还是冒险贷款扩建钢铁熔炉(可能因技术失误破产)。关键事件随企业发展逐步解锁:当第一座钢铁厂落成时,会触发“劳工罢工”——工人因每日12小时工作制与50美分薪资聚集在厂门前,玩家可选择妥协(涨薪至75美分并增设医疗室,换取效率提升)或强硬镇压(雇佣私人武装,虽平息风波却遭媒体谴责,影响后续融资)。
中期,玩家将面临“技术革新”与“市场垄断”的双重挑战:研发贝塞麦转炉炼钢法(降低30%成本但需高价购买专利)可与钢铁巨头卡内基分庭抗礼;铺设跨州铁路(连接煤矿与港口)能垄断区域资源运输,却可能引发铁路大王的联合打压。后期,若企业规模足够庞大,玩家将触及“托拉斯”红线——是联合其他企业形成垄断联盟(赚取超额利润但面临政府反垄断调查),还是转型多元化(投资电力、汽车等新兴产业,降低政策风险)。
玩法
核心玩法围绕“资源-生产-运输-市场”四维循环展开。玩家需在200×150公里的开放地图上规划布局:
• 资源获取:在煤矿富集区建露天矿(成本低但污染高),在铁矿脉附近设选矿厂(需铁路连接),在密西西比河沿岸建木材厂(利用水运降低物流费)。每类资源的储量与品质随机生成(如某片区域的煤矿含硫量高,需额外净化设备)。
• 生产链搭建:从基础原材料(木材→木板→家具)到高附加值产品(铁矿石→生铁→钢材→铁路轨道),需按顺序建造工厂并确保上下游产能匹配(若钢材厂产能过剩,生铁会被积压;若家具厂缺木板,需紧急从其他区域调货)。
• 运输网络:铁路是核心动脉——建造火车站连接资源点与工厂(每公里造价5000美元),购买蒸汽机车(载重50吨,每小时耗煤2吨),优化运输路线(避免绕路增加时间成本)。运河仅适用于平原地区(运输成本比铁路低40%),但受季节水位影响(冬季结冰需暂停使用)。
• 市场竞争:每个城市有“需求指数”(由人口、收入水平决定),需通过调整售价(低价抢占市场但压缩利润)、投放广告(在报纸刊登整版广告提升知名度)、定制产品(为铁路公司生产加厚钢轨,为建筑商提供防腐木材)争夺份额。若某类商品供过于求,价格将暴跌30%-50%。
时间以季度为轴推进,每个季度需处理财务报表(利润、负债、现金流)、应对随机事件(如芝加哥大火导致木材需求激增,或密西西比河泛滥冲毁运输线),并规划下一阶段目标(扩建工厂、研发技术、收购竞争对手)。
攻略技巧
1. 初期稳扎稳打:前3年优先布局“煤炭-钢铁”产业链——煤矿与铁矿需相邻(减少运输损耗),钢铁厂靠近铁路(降低出厂物流费)。首座工厂建议选在匹兹堡周边(资源密集且已有铁路雏形),初始投资控制在3万美元内(保留2万应对突发支出)。
2. 劳工管理平衡:工人满意度低于40%时会集体罢工(损失当月50%产量),高于70%会主动加班(提升产能但需支付10%加班费)。建议每月投入工资总额的15%用于改善条件(如修建工人宿舍、提供免费医疗),既能稳定效率,又能避免负面新闻(影响银行贷款额度)。
3. 技术投资策略:优先研发“铁路道岔优化技术”(提升运输效率20%)和“钢材防锈工艺”(扩大产品应用场景),这两项技术成本低(约1万美元)且回报快。贝塞麦转炉等高端技术建议在企业资产超50万美元后再投入(需配套高炉改造,前期资金压力大)。
4. 运输成本控制:铁路线尽量沿资源点与城市分布(如煤矿→钢铁厂→港口),避免绕经无资源区域。若某段铁路客流量低(货运收入无法覆盖维护费),可改为“季节性运营”(冬季停运节省开支)。
5. 危机应对法则:遭遇经济危机(如1873年大萧条)时,立即收缩非核心业务(出售亏损的家具厂),将资金投入“原材料囤货”(低价收购煤炭、钢材,待经济复苏后高价卖出)。若被银行催债,可抵押部分工厂(保留核心生产线)换取短期贷款,同时与竞争对手谈判“联合融资”(分摊风险)。
【游戏截图】